通透的玻璃幕墻、橫平豎直的方正造型、簡潔干練的建筑線條,典型的德國包豪斯風格。這里是位于嘉定剛建成啟用的福斯(中國)總部大樓。以90年慶典和中國總部新大樓啟用為契機,這家原本以傳統燃油車業務為主的德國公司正在積極向可持續發展業務轉型。
數字化、碳中和是整個汽車工業領域接下來數十年的重要議題,而福斯在最近發布的“2025戰略”中也涵蓋了這兩點。在此基礎上,其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愿景就是“成為首選”,而如何實現它?福斯正在從多方面布局。
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潤滑油公司,實際上電動化大潮使福斯這類潤滑油企業面臨巨大壓力,因為電動車不像燃油車中的機構需要大量潤滑油。
在各國政府和企業的激進“禁油”目標下,福斯正在通過研發新產品來保持市場競爭力。其業務比重最大的市場為中國,而中國又是電動化轉型最為迅速的汽車市場,沒有之一。
福斯中國首席技術官Kris Van Gasse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正在改變整個汽車業態的發展,改變整個行業的供應鏈。
他指出,就油品方面來說,電動化的傳動系統不再需要使用發動機油,取而代之是不同功能的油品。在這方面,福斯用分子工程(凝萃MEi技術),開發了電動車專用的流體,面對不同需求可提供了不同的系列產品。
比如FUCHSBluEV的系列產品,包括濕式電驅EDF、混動專用變速汽油DHTF,以及干式電驅油e-DCTF,還有熱管理油體。
福斯還在還投資進行潤滑脂的研發,比如電機潤滑脂和低噪音潤滑脂。“新能源汽車的駕乘體驗要求非常高,要求安靜的駕乘體驗,所以我們極力開發低噪音產品來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Kris Van Gasse表示。
據悉,上述所有的產品都是由福斯(中國)上海團隊本地開發。同時,上海研發部門會跟全球其他的同事配合,共同開發電動車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福斯深化本土化戰略的一部分。
要在一個市場“成為首選”,至少要對該市場有足夠的重視和投入。福斯油品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福斯中國首席執行官朱慶平告訴界面新聞,福斯正在踐行“3L戰略”,既本土研發、本土采購、本土生產。
福斯油品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福斯中國首席執行官 朱慶平
據朱慶平介紹,從前是總部給技術,在中國銷售。“我們后來認為這個成本很高,運輸成本、響應速度等等,我們要進行中國生產,提高我們的產品競爭力。”
不僅如此,為了真正實現本土化,福斯加大國內供應商的培育,實現原材料本土化供應。
再進一步,福斯自身在華的生產能力也是競爭力的保障。“我們的蘇州工廠和營口工廠都是大眾的3A工廠,都是一級供應商”,他透露:“寶馬、戴姆勒等車企巨頭到了我們工廠看了以后感受到(和其它供應商)明顯的差異,我們絕對是領先的。”
除了把握行業趨勢、深化本土戰略之外,企業內部的改革也成就了福斯的持續競爭力。
朱慶平介紹,公司正在從傳統職能部門的組織架構向項目管理轉變。“項目管理是一條龍,傳統的組織結構是職能部門,兩者相悖。所以我們現在福斯正在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未來是更加進行項目管理為主的快速響應的企業。”
同樣能夠提升服務效率的還有數字化運作。例如,福斯現在正在全球進行在線檢測服務。“本來是被動服務,等客戶出問題了打電話給你,你過去服務,現在通過互聯網和數字化手段,我們知道了哪個時間內產品要壞了或者需要維護了。可以主動的,有預防的跟客戶通知。”
數字化的應用不止于此。據福斯介紹,接下來它要打造MES,利用制造執行系統,來連接管理軟件與設備的連接,使整個工廠智能化。“包括我們將來要利用AGV,無人移動小車。” 朱慶平表示:“我們現在鏟車一開,駕駛員稍微不注意地上一鏟就破壞掉了,我們將來要有智能無人化設備,包括無人叉車。”
研發領域,福斯也計劃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建立研發數據平臺,高效地與研發中心進行溝通提升研發能力。
作為車企的供應商,零部件公司事實上需要走在車企前面,在智能電動化時代來臨的節點,反應能力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對市場有預判,才能在機遇來臨時給車企客戶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而在中國經營了33年的福斯正在這么做。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