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行駛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石油公司向何處去?
加快轉型應對挑戰
作為化石能源,石油在利用過程中難免有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因此,石油公司的傳統業務和市場空間將被壓縮,必須加快轉型。
目前,德國、法國、英國、挪威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發布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曾發布消息稱,將適時推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國推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有望提速。
在這些因素綜合影響下,國內外石油公司紛紛加快轉型步伐。
去年,大部分國外石油公司下調了產量目標,大幅削減或推遲投資,國際大石油公司未來幾年的勘探投資降低了40%。
在國內,中石化提出了打造世界領先清潔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中石油提出將在做強做優油氣業務的同時,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向油氣熱電氫綜合能源公司轉型。
替代將是長期過程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雖然近年來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快速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比仍高達77%左右,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主體能源。
目前石油在全球能源供應中份額為31.6%,為第一大能源。而我國原油消費量居全球第二,是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為此,從能源安全角度考慮,我國非但不能像國外石油公司一樣削減勘探投入,反而應繼續大力推進找礦突破,爭取在傳統油氣和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上有所突破。
創新中把握新機遇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能源低碳化意味著從供應方到消費方都要進行系統性轉變。這一轉型中有大量創新需求,對能源企業而言是新機遇。
石油公司在保障油氣供應的同時,要有更大膽識推進轉型和重塑。從全局來看,這也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應有之義。
此外,石油還是極其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比較多的各類塑料和化纖產品。而這些化工產品仍然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目前很難完全被其他商品替代。
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石油作為燃料來源的市場空間將被壓縮,但作為工業原料的市場空間沒有壓縮,新材料還將是未來發展重點。這意味著未來石油產業鏈可能被重塑,傳統的原油—煉油—燃料—交通的路線可能弱化,原油—化工原料—化工品—新材料的路線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