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石化對外宣布了一項規劃,到2025年將布局5000座充換電站,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以及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
這意味著5年后,這家中國最大的油品銷售企業所擁有的充換電站的數量,將占其加油站總規模的大約六分之一。
兩桶油“觸”電
近兩年,伴隨著電動汽車走進大眾視野,交通運輸領域,一場全面變革正在發生。而傳統油氣企業,早已嗅到了危機來臨的信號。
“兩桶油”近年來不可謂動作不頻繁,密集嘗試推出一系列充電設施合作項目。從傳統油品銷售向“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發展換電站和大功率直流快充等新業務,中國石化明確提出了這樣的愿景。
中國石化宣布充換電站規劃的同時,還分別與奧動新能源、蔚來汽車簽署協議,未來將與奧動新能源在電動汽車充換電相關研發建設和推廣應用上合作,與蔚來在充換電布局、新材料及智能載具等領域展開合作。
而中國石油方面,也在全國多個省市探索“油+電”轉型,投運綜合供能服務站,將加油站與充電樁合二為一,為新能源車主提供服務。
電動車又掀新浪潮
在“兩桶油”終端零售業務嘗試轉型的背后,傳統油氣企業即將面對的,是新一輪的電動車浪潮。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今年4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3.4萬輛和225.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完成21.6萬輛和20.6萬輛。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發展愿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在新車市場上,未來不到5年的時間,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將由新能源汽車所占據,這也就意味著砍掉了一部分成品油零售終端的市場機會。
國家層面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是對“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嚴格控制”,早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就發布文件指出,要“引導現有傳統燃油汽車企業加快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
新的時代已經拉開大幕,不容傳統石油企業所忽視。
全球化趨勢
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稱,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新注冊量達到創紀錄的300萬輛,比前一年增長41%。截至當年底,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超過1千萬輛,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中國和歐洲是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的主要市場,處在第一梯隊。歐洲多國已經宣布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節點,轉型步伐在國際上邁的最大,我們來看其充電站網絡布局。
殼牌計劃在2025年前,將其全球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從現在的6萬多個充電位,增長到50萬個左右。與此同時,該公司的石油總產量正以每年1%-2%的幅度遞減。
bp計劃在2030年將其運營的電動汽車充電槍數量擴大10倍,從目前的7500個增至7萬個以上。
無退路可言
新能源交通作為一個加速增長的市場,在對傳統能源形成競爭的同時,也成為了傳統油氣企業探索發展的新方向。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中國的汽車銷量已連續3年出現下滑。
目前我國加油站數量已經增至12萬座,包括“兩桶油”及其他國字號企業、大型煉化企業、外資企業及一眾民營加油站企業等多方力量混戰,不少成品油終端市場經營者感受到了競爭壓力的加大。
不管擁抱電動車與否,在這一趨勢下,探索新業務都是傳統能源企業們的必修課。
進行觸電改造,進軍非油業務,做綜合能源供應站……近年來諸多加油站在嘗試多元化自身業務,以擺脫對銷售燃油的單一依賴。
在交通出行的轉型上,油氣巨頭們擁有資金、技術和網點優勢。因此電動車的激流勇進,也未嘗不是一次機遇。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