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話到萬戶鼓足勇氣的一飛沖天,華夏民族從未停止對星辰大海的探索。4月29日,中國航天迎來新的里程碑時刻,“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作為中國航天唯一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為此次發射任務提供了全程潤滑保障,續寫了七十年護航中國航天“零潤滑故障”的品質記錄,踐行著潤滑“大國重器”的使命擔當。
戰勝重重考驗 升級潤滑護航“天和”
外太空環境惡劣,巨大的溫差、輻射極強的宇宙射線、難以預料的太空垃圾和小隕石撞擊,都威脅著航天器的運行,特別是需要在軌運行數十年的空間站,其制造難度遠高于普通衛星。從隔熱材料選擇、生命維持系統設計,到一個小小的軸承部件潤滑,空間站的建設需要調動成百上千配套企業參與其中,考驗著一個國家從基礎科學到工業制造的綜合實力。
以擔綱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為例,“長征五號”火箭是我國自主開發的新型大推力火箭,主要為空間站建設和深空探測研制。與以往的火箭相比,它可以運載的貨物更重,也可以飛得更遠,在技術方面進行了很大革新。其燃料采用更加環保的液氧、液氫和煤油,而潤滑油與火箭燃料直接接觸,普通的油脂在-183℃的液氧環境下早就因為結凍而失去潤滑效果, 即使有潤滑效果,也會因油脂中的有機物質,有引起燃爆的危險而不能采用。對此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進行了大量的驗證性試驗,確保新一代油品能充分的適應新型燃料,并全面應用在了“長征五號”的渦輪增壓泵、閥門、調節器等部件,保障了“長征五號”的順利升空。
(圖:長城潤滑油“航天氟油”樣品)
相比“長征五號”短暫的任務周期,“天和”核心艙設計在軌壽命15年,需要支持宇航員及科學家長期駐留工作,因此對配套設備的長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臻g站使用的潤滑產品,必須適應宇宙高真空、高輻射、高溫差的惡劣環境,在數十年不更換的周期內保證潤滑性能,并且無毒無害、無易燃易爆隱患。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與中國航天攜手,七十年間不斷升級航天潤滑產品,從“全氟碳油、氟氯碳油”到“全氟聚醚油、直鏈全氟聚醚油”,產品滿足了空間站供氧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潤滑需求,為“天宮”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伴航天七十 載 航天基因鑄就科技長城
上世紀五十年代,為配套航天事業發展,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前身621廠應運而生,自力更生研制出第一代“氟油”。之后的七十年間,“氟油”技術進行了多次升級,衍生出7大類50多種航天潤滑產品。從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神舟飛船、嫦娥探月工程、天問一號、天宮空間站,長城潤滑油護航中國航天300多次發射任務。老一輩長城人“絕不因潤滑產品拖航天后腿”的口號,也伴隨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的發展,薪火相傳。
在服務中國航天事業同時,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也致力于將航天科技民用化,為美好生活加油。比如,將航天潤滑“超高黏溫性能潤滑技術應用于車用潤滑油產品中,可以使車輛在-40℃低溫和50℃高溫環境中正常啟動,并發揮穩定的潤滑性能。目前,長城潤滑油占據國內整車裝填及售后服務用油65%的市場份額,每年為1000多萬輛新車提供配套潤滑產品。在工業油領域,長城潤滑油研制航天油掌握的合成潤滑油技術,也廣泛應用于高鐵、冶金、紡織印染、精密儀器、氧氣制備等行業。
據了解,以“天和”發射為起點,今明兩年中國航天還將接續實施 10次發射任務,包括問天、夢天空間站艙段發射,4 次貨運飛船以及 4 次載人飛船發射,預計于 2022 年完成“天宮”空間站在軌建造。未來,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將繼續牢記使命,以優質產品和服務,為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任務目標,貢獻潤滑的力量。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