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30日,由中國科協立項支持,中國內燃機學會承擔的氫燃料電池及氫發動機青年科學家沙龍活動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30余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優秀青年科學家圍繞相關議題開展交流研討。本次沙龍活動由山東大學核科學與能源動力學院研究員朱思鵬擔任執行主席,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副教授王洋擔任學術秘書。
作為融入汽車工程機械基因的數字化全媒體矩陣平臺,中國潤滑油信息網(sinolub.com)&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6300.net)&中國輪胎商務網(Tirechina.net)&NEVWatch洞見新能源汽車&叉車網為活動提供媒體支持。
主旨報告環節,北京科技大學李躍華以“燃料電池發動機參數化設計及性能評價國產平臺開發”為題,從產業背景、數值建模、關鍵技術、應用評價等方面分析燃料電池國產化技術發展的路徑。與會青年科學家就燃料電池仿真模型預測精度、宏觀微觀參數驗證、冷卻方案等提問交流。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王井山作“雙碳背景下氫內燃機技術進展分享”報告,從氫內燃機技術發展出發,深入分析氫內燃機關鍵技術、存在問題、未來趨勢等內容。與會青年科學家就噴油器穩定性、早燃、點火線圈、機油消耗、氫損失等問題進行交流。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熊仟圍繞“氨氫燃料內燃機高效清潔燃燒技術”主題,分析了氨氫燃料內燃機現狀與存在問題,提出高效燃燒相關的技術建議。與會青年科學家就多元燃料摻燒、動力學機理、應用潛力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自由發言環節,青年科學家們圍繞氫燃料電池和氫內燃機發展技術前沿及產業化挑戰、氫燃料優劣勢及在各領域的前景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結合研究專長提出各自見解。期間,清華大學智能綠色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帥石金、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李繼凱對報告內容和學術觀點進行了點評,并與青年科學家們針對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與會青年科學家一致認為,氫能是我國實現“雙碳”戰略的重要路徑,氫能應用于氫燃料電池和氫發動機是氫能在動力領域應用的主要形式。工作環境與應用對象多樣性對氫燃料電池和氫發動機提出更高性能需求,兩種動力形式各有優缺點,但目前氫發動機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優勢突出。建議高校與企業凝聚科研力量和產業資源,從應用場景出發,聯合技術攻關,不斷挖掘氫燃料電池和氫發動機的技術潛力,構建更加系統、完備、高效的裝備創新體系,助力零碳動力長足發展。
會后,青年科學家們赴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進行實地考察,進一步加深對氫燃料電池及氫發動機最新發展的認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