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今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月全國常規燃油乘用車(不含新能源車)零售96萬輛,同比下降44%,環比下降37%;而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3.2萬輛,同比下降6.3%,環比下降48.3%。
對于1月份的車市銷量,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一月份由于政策和假期等諸多影響,開門紅肯定是實現不了,但二月份開始,相信會形成開門紅的良好局面。近期,各地政府都陸續出臺了刺激經濟、刺激消費的政策,都表現出了對促進車市發展的高度重視,這對車市的拉動作用將會是極強的,也是極其有意義的。
崔東樹認為,今年一到四月份汽車市場將會呈現出大幅增長的態勢,所以大家不要被一月份市場暫時低迷所干擾。
零售銷量:
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3.2萬輛,同比下降6.3%,環比下降48.3%。
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5.7%,較2021年1月17%的滲透率提升8.7個百分點。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43.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1.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7%。
從月度國內零售份額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0.6%,同比增加3.3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4.4%,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13%,同比下降5.8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8.1%,提升2.6個百分點。
批發銷量:
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38.9萬輛,同比下降7.3%,環比下降48.2%。
1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6.8%,較2022年1月19.4%的滲透率提升7.4個百分點。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39.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4.5%;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4%。
1月純電動批發銷量27.2萬輛,同比下降19.8%;插電混動銷量11.7萬輛,同比增長44.7%,新能源車占比30%,較同期增加11個百分點。
1月B級電動車銷量10.5萬輛,同比增長4%,環比下降24%,占純電動份額39%。純電動市場的A00+A0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崛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3.4萬輛,同比下降69%,環比下降77%,占純電動的13%份額;A0級批發銷量6.9萬輛,占純電動的25%份額;A級電動車5.9萬,占純電動份額22%;各級別電動車銷量相對分化。
1月乘用車批發前五名:比亞迪宋達到49,865輛、Model Y銷量40,903輛、Model 3銷量25,148輛、比亞迪元銷量23,231輛、速騰22,479輛。新能源列總體乘用車車型銷量前四位,新能源領軍車型銷量較燃油車領軍車型銷量均高出1倍。
出口銷量:
1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7.4萬輛,伴隨著疫情下復工復產政策的支持,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品牌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隨著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完善,市場前景向好。
部分企業1月出口新能源乘用車數量為:特斯拉中國39,208輛、上汽乘用車15,316輛、比亞迪汽車10,409輛、易捷特4,260輛、長城汽車1,244輛、吉利汽車749輛、神龍汽車722輛、創維汽車668輛、奇瑞汽車565輛,其他部分車企也有少量新能源車型出口。
從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場零售數據監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歐洲表現較強。除了傳統出口車企的靚麗表現,近期新勢力出口也逐步啟動,海外市場也有數據開始顯現。
1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受春節和補貼退出等因素影響而出現分化走勢,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長安、上汽、廣汽、吉利等廠商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板塊表現較頑強。其中比亞迪繼續位列乘用車市場銷量第一名。
在產品投放方面,隨著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多線并舉,市場基盤持續擴大,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降到7家(環比減半,同比減少4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76%。其中:比亞迪汽車150,164輛、特斯拉中國66,051輛、長安汽車24,960輛、上汽乘用車18,178輛、理想汽車15,141輛、吉利汽車11,032輛、廣汽埃安10,206輛。
新勢力企業銷量:
1月新勢力零售份額13%,同比下降5.8個百分點;理想、蔚來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仍較強,但前期表現優秀的部分車企銷量有所調整,這也是緩解壓力。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強勢領先,新能源車批發5,273輛,占據主流合資純電動37%份額,大眾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