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WIRED雜志官方網站6月2日報道,2002年,中國最大的啤酒生產商之一燕京啤酒來到美國休斯敦。而在此之前,休斯頓火箭隊已經選中了姚明——一個身高7尺5寸的中國籃球中鋒為球隊效力。作為當年的NBA選秀狀元,火箭隊老板萊斯•亞歷山大甚至預測姚明“將比邁克爾•喬丹更強大”。
燕京啤酒那時正在積極開拓市場,這家中國公司與火箭隊簽署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常年合同,成為首個NBA球隊的國際啤酒合作伙伴。很簡單:燕京啤酒的logo在比賽場地四周和整個球館展示,不只是休斯頓的觀眾,整個美國都會看到那些廣告。
美媒認為與燕京啤酒的合作只是NBA全球影響力的一個展現。在過去三年,這個聯盟已經將球賽擴展到巴黎、墨西哥城及東京。NBA可謂是一個頗有成就的出口商,但能將它與蘋果及迪士尼歸為一列的最重要一點,便是其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所取得的成功。
現在,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美國媒體公司也可以參考NBA在華的成功先例NBA從上世紀80年代起逐漸在中國建立了龐大的粉絲團。和過去數十年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科技公司所采取的戰略一樣,NBA也開始免費贈送自己的產品。
斯特恩在中國
自從1984年大衛•斯特恩擔任NBA總裁之后,他便開始放眼海外。在巴黎和東京都設立了NBA辦公室之后,斯特恩便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大衛•安德魯表示,美國市場已經飽和,但NBA比其他體育聯盟更早更高效的(拓展國外市場)。
NBA并不是第一個將籃球運動引進中國的。早在1895年,隸屬基督教青年會的傳教士就將這項運動帶到那里。而在20世紀,籃球已經逐漸成為這個國家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美媒還認為籃球也推動了中美關系發展,到了70年代,便有美國籃球運動員來中國打球并訓練中國球隊。
所以當斯特恩1987年訪華時,中國市場的種子已經在生根發芽。他訪華期間會見了中國中央電視臺高層,并將NBA賽事轉播權免費給予央視。而兩年后,中國觀眾便可以收看中央電視臺直播的NBA比賽。
在早期,由于中國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電視臺,NBA也與他們進行了合作。隨著互聯網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聯盟再次做出調整,建立了NBA中文網站,該網站比賽數據都以簡體中文發布。
在此期間,聯盟還利用中國明星擴展其營銷策略。1999年,達拉斯小牛隊率先引進了中國球員王治郅。2002年,姚明以選秀狀元身份加盟休斯頓火箭隊。北京大學教授杰弗里•道森認為“這是一個消費者現象”。中國球迷那么愛他,在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上,姚明擔任了中國隊的旗手。“其實他也是中國體育的旗手,”道森說。
姚明在2011年退役,但NBA又將美籍華裔控球后衛林書豪推向中國觀眾,林也成為下一個超級巨星。聯盟與中國媒體的合作也在繼續,它創建了NBA官方微博賬戶,目前有3100萬名粉絲。相比之下,另一大聯盟NFL的官微粉絲數只有44萬人。而今年夏天,聯盟計劃在上海開設一個叫Playzone的籃球主題公園。
由于中國球迷在智能手機上花費了越來越多的時間,NBA也抓住機會與騰訊達成協議,讓“中國的每部手機都能播放NBA比賽”。
獨一無二的NBA
恐怕連斯特恩都沒想到他在中國的努力會取得這么豐碩的成果。今天,中國不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第二大經濟體,更擁有超過10億的娛樂消費者。為什么NBA會如此有遠見,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功?而其他硅谷巨頭在華發展卻屢屢受挫?
美媒認為首先一點便是中國民眾對籃球運動的熱愛。中國籃協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3億人打籃球。而從2004年開始,NBA就已經將季前賽帶到中國,吸引了大批粉絲。
“如果你熱愛籃球,那么(面前)只有一個聯盟,”道森說:“NBA是無法被克隆的。”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體育管理研究員薛涵涵(音譯)說,雖然中國有自己的籃球聯賽,但無論是競技還是市場方面都遠不及NBA。
相比之下,NBA非常善于利用聯盟巨星壯大中國粉絲團隊。姚明是其中之一,但聯盟也將其他巨星派到中國幫助推廣籃球運動。科比•布萊恩特就曾于2001年訪問北京及香港,還接受了央視專訪。2005年,勒布朗•詹姆斯也曾以耐克形象大使的身份訪問北京和香港。而多年來,多支NBA球隊都在長城拍攝了紀念留影。此外,聯盟還在中國主要城市建了籃球場,還對籃球診所和學校課程進行了推廣。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潤滑油信息網微信公眾號(sinolub)
作為世界500強,加拿大石油擁有豐厚的油砂礦資源,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基礎油精煉廠之一,調配并包裝生產出多種潤滑油成品。
南京東沛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DU-HOPE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家成立于1978年的專業外貿企業,注冊資金3900萬元。
北京龍潤凱達石化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潤滑油基礎油銷售量最大的貿易企業。